申能发力深远海风制氢,全球最大海上漂浮式PEM制氢系统下线

频道:体育 日期: 浏览:1

澎湃新闻从申能集团获悉,10月21日,全球首个海上千方PEM槽及制氢系统的全功率测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通过168小时全功率测试后,该系统将被运往漂浮式平台的生产基地就位安装。2026年,该制氢系统将在申能海南CZ2海上风场开展为期半年的实际工况示范应用。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潜力巨大。据中国气象局评估,海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27.8亿千瓦,其中近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5.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2.3亿千瓦。

业内测算,这些深远海风能可开发资源若全部用于制取氢气,理论上每年可生产1.05万亿立方米氢气,按照热值转换,可替代3560亿立方米天然气或26785万吨原油,有效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仅4420万千瓦。深远海风电的未来发展面临大规模并网消纳难、电力输送成本高等现实挑战。将深远海风电与氢能深度耦合,被视为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由申能投资的氢能企业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氢盛创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此次海上1000Nm³/h PEM电解槽及制氢系统研发与制造。据介绍,这款针对海上漂浮式平台设计的大功率PEM电解槽及制氢系统可在恶劣海洋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小时制氢量达到1000标立方米,是全球产能最大的海上漂浮平台PEM电解槽及制氢系统。

适应深远海环境和风电波动性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技术突破,为深远海风电资源开发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深远海风电制氢,合成氨或甲醇,不仅可解决海上风电消纳,也将加速航运等产业脱碳。

据悉,此次下线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将海上风电转化为氢能输送,相比传统海底电缆成本可降低30%以上,且输送距离越远,经济性优势越显著。

申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海上制氢装备的突破,是申能氢能产业链条的关键延伸,目前申能已实现氢能产业链“制、储、运、加、用”全环节覆盖。

当前,申能正牵头12家国内企业开展国家级“海上风电制氢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课题,攻关离岸制氢、储运及氢基能源合成等关键技术,推动海上风能向氢能综合利用应用开发。

除了探索海上漂浮式平台大规模制氢经验,申能还在积极推进绿氢—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尝试打通从绿色电力到绿色燃料的完整产业链,增强能源产业链安全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