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闻:陈先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电视采访时,一面强调与中国和睦相处比对立好,一面又宣称不能让中国得到英伟达最先进 AI 芯片,这怎么理解?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朗普在韩国会晤中国领导人以后,给这次中美峰会打了 "120% 分 ",认为非常成功。他所说的成功,就是中美不仅避免了贸易战升级,而且达成了贸易协议的具体条款。随后中美各自发布了一些成果,白宫在 11 月 1 日更是发布了中美贸易协议清单。从美方发布的清单看,中美贸易关系恢复到了 4 月 2 日特朗普关税战之前。换句话说,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打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等于白折腾了一番。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西方媒体因此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战打输了,低估了中国,没有想到中国会拿出稀土限制这张王牌。他更没想到,稀土这张王牌的威力,超过美方所有的牌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只能 " 一夜回到上台前 ",也就是特朗普就任总统之时。也因此,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釜山会晤时,把两国关系定义为 G2,两个大国,等于承认中美平等关系。现在他强调中美和睦相处比对抗纷争好,也是在一场贸易战后的新认识,承认中国所说的 " 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零和好,稳定比折腾好 "。
芯片问题,将是中美能否签署贸易协议的关键议题。中方对白宫发布的贸易清单一直没有评论,中国驻美大使对美发出警告," 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节外生枝,不要打零和博弈的小算盘,更不要动损人利己的坏心思 "。这都表明白宫发布的贸易协议清单,可能与双方同意的清单有出入。所以不排除中美贸易协议会推迟签署,直到双方达成完全的一致。

直新闻: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谈到中美关系,再次强调 " 四条红线 ",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可能有新的波折?
特约评论员 陈冰:中国对美国划下的 " 四条红线 ",是中国领导人在拜登时期就对美国强调的,要求美方不得在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四个方面挑事,不能越界,表明中国的红线不仅包括领土完整,还包括内政和发展空间的不可侵犯。
谢锋在 2024 年 9 月就在美国演讲时指出,中美关系要想 " 兜住底 ",美方就不能触碰 " 四条红线 ",说这些是 " 高压线 "。当时美国大选轰轰烈烈,谢锋谈论 " 四条红线 ",被美国媒体普遍解读为提前给特朗普 " 打招呼 "。今年再次强调 " 四条红线 ",背景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中美领导人会晤取得较好的成果,二是中美贸易谈判达成了双方都可接受的共识,三是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保持了谨慎克制的立场,四是特朗普政府在中国的民主人权和道路制度上,没有像拜登政府一样说三道四。

直新闻:美国财长贝森特接受美国电视访谈时说,如果中国阻止稀土出口,美国将提高关税,难道他们又在酝酿什么 " 坏心思 " 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中美今年进行过五轮谈判,每次谈判结束后,都是美国先挑事,先出 " 坏心思 ",追加新的制裁措施,迫使中国反制,然后再进行下一轮谈判。不过自从吉隆坡谈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折腾不起了,中美在贸易问题上达成了比较全面的共识,两国领导人在釜山峰会上得到确认。
那么贝森特为何要担心中国可能不会遵守稀土出口承诺呢?他是心虚,白宫内部还没能就 AI 芯片出口中国达成一致。《华盛顿邮报》透露,在特朗普即将出席 " 习特会 " 前,特朗普和幕僚举行了紧急磋商,就英伟达芯片出口中国进行讨论,结果没有形成共识,特朗普就没有与中国领导人讨论芯片问题。芯片问题是中美不可回避的议题,地球人都已看清楚了,中美竞争实际上就是稀土和芯片的竞争,中方答应在稀土出口管制上暂缓一年,那美国必须在芯片出口上也作出对等让步,这是回避不了的。贝森特担心中方阻止稀土出口,是担心美国在芯片出口上不能满足中国要求,进而受到中国的稀土反制。说加征关税是威胁的话,担心中国反制才是要害。美国不能满足中国在 AI 芯片方面的要求,这贸易协议就签不了,中国的稀土出口限令也不会暂停,美国当然会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