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发布公告称,约9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二次重组方案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并于当日正式生效。
根据公告,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11月5日对该方案的呈请进行聆讯,并最终签发批准令。批准令于当日送呈公司注册处进行登记。
至此,重组计划条件均已达成,即:获得债务金额75%以上的支持率;获得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于公司注册处办理登记。这标志着融创正式成为首家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
融创化债可谓一波三折。
今年年初,融创宣布再次启动境外债重组;4月公布了全额债转股重组方案,将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的强制可转换债:一类转股价为6.80港元/股,可在重组生效日起6个月内转股;另一类转股价为3.85港元/股,可在重组后18至30个月内转股。
新方案还引入了股权结构稳定计划、团队稳定计划等安排,向主要股东提供部分附带条件的受限股票,主要股东在6年内仅获得该等受限股票的投票权等极其受限的权利。通过该计划,主要股东股权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避免过分稀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案在6月就迈过了75%支持率门槛;10月14日,在融创举行的境外债重组计划会议上,该方案获98.5%债权人投票赞成,对应债务金额支持率94.5%,远超香港法律要求的75%门槛。
此前2023年,融创就曾推出第一轮境外债重组,采取“化债+展期”的主体思路,引入强制可转债选项,推出含有新票据、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融创服务股票的方案。当时完成了一部分约百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
2025年1月,融创完成了境内债重组。至此,融创境内、境外债务均完成重组,公司整体偿债压力预计将下降近600亿元,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利息支出,资产负债表迎来实质性修复。
目前,融创正全力以赴冲刺全年超5万套的项目交付,预计在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任务。在售项目方面,自年初至今,上海壹号院实现四开四罄,累计销售额超过220亿元;北京融创壹号院6月已进入全实景展示阶段;近期还有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上海壹号院及上海外滩壹号院风貌别墅、武汉光谷壹号院等融创项目推出。
截至2025年9月底,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17.6亿元。
8月26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融创实现营业收入199.9亿元,同比减少41.7%;净资产448.8亿元,去年上半年为662.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28.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4%,减少了2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