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博尔于近期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登陆主板上市。专业户外服饰品牌坦博尔代表了“国货品牌”资本化的新阶段。随着中国户外消费的加速扩张,这一赛道正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关注焦点。
近期,国家层面密集释放出支持户外运动的信号。政策重点在于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消费升级,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企业与赛事,总规模突破7万亿元,并通过品牌赛事、体育消费券及体旅融合等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完善安全体系,推动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
在消费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正在拥抱更健康、更具社交属性的生活方式。户外运动从小众兴趣转变为大众休闲,消费场景随之多元化,功能与审美的界限被打破。消费者在追求性能的同时,更看重性价比与品牌理念的共鸣,国产品牌正借此实现弯道超车。
坦博尔凭借羽绒制造起家,并逐步向专业户外场景延伸,以“专业户外+日常保暖”的差异化定位切入中高端市场,成为中国领先的专业户外服饰品牌。核心问题是:在竞争激烈的户外赛道中,坦博尔凭什么脱颖而出?
国产品牌的窗口期,从替代机会到结构重塑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专业户外服饰市场2024年规模约1319亿元,预计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6.8%。这意味着户外市场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集中度依旧偏低——前十品牌市占率仅24.3%,竞争格局分散而多元。国际品牌继续占据高端功能市场,以成熟技术体系和渠道网络维系溢价;而国产品牌则依托制造成本、渠道灵活性与本土洞察,率先在中端价格带形成突破。
坦博尔的成长轨迹正印证了国产品牌的这一结构性机会。坦博尔已在“专业户外+日常保暖”的交叉区间建立差异化定位,凭借功能性产品与性价比优势切入更广阔人群。按照灼识咨询数据,以2024年零售额计,坦博尔市占率1.5%,在中国专业户外服饰整体排名中位列第七、国产品牌中排名第四。
财务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其成长性。2022至2024年,坦博尔收入分别为7.32亿元、10.21亿元及13.0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3%;同期净利润为0.86亿元、1.39亿元及1.07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85.0%;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205.6%。
与多数依靠规模扩张的制造型企业不同,坦博尔的增长模式正由“规模驱动”转向“品牌与效率驱动”。一方面,品牌资产正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自2023年以来,该公司社交媒体影响力快速提升,抖音累计视频播放量突破20亿次;线下通过赛事合作和体验活动强化专业认知,带动品牌热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线上渠道的爆发式增长显著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2024年坦博尔在线零售额同比增长79.6%,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更同比增幅高达168.5%,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增量来源。
结构优化同样体现在产品端。坦博尔毛利率最高的顶尖户外系列在2024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6.5倍,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产品线,反映品牌在专业群体中的渗透率提升。高毛利产品放量叠加渠道效率提升,使坦博尔有望在未来逐步收缩投放强度,释放利润弹性。
从行业周期视角看,当前的竞争不单纯是“份额之争”,而是品牌资产与效率模型的博弈。谁能率先建立起从研发到制造、从渠道到认知的自我循环体系,谁就有机会完成国产品牌从“制造导向”向“品牌导向”的跃迁。坦博尔显然正在这一轮结构重塑中抢占先机。
从研发到制造,坦博尔的系统性竞争力
坦博尔的成长核心在于以产品为驱动的体系化能力。从设计端到制造端,公司构建了一条兼具研发深度与制造掌控力的完整链条,使其在国产户外品牌中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与多数仍依赖OEM或轻资产代工的服饰企业不同,坦博尔选择将研发与生产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决策意味着更重的成本结构,却换来了更强的产品控制力与品牌议价权。
在产品结构上,坦博尔确立了“从专业到日常”的完整产品架构,涵盖顶尖户外、运动户外与城市轻户外三大系列,分别对应极端探险、功能休闲与城市通勤场景。根据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顶尖户外系列已推出83个SKU产品,报告期内累计销售约10万件。该系列主打滑雪、高海拔徒步及极寒环境等专业场景,是品牌技术力最集中体现的产品线。运动户外系列聚焦中低强度登山与露营,城市轻户外系列则延伸至日常通勤与短途出行,三者共同构成了品牌在功能性能与生活美学之间的分层布局。
设计研发始终是公司产品力的核心驱动。在面料端,坦博尔持续投入新型防水透气、轻量保暖和高耐用技术的开发,并结合人体工学剪裁优化穿着体验,试图在“科技面料”的竞争中建立可量化的性能优势。
坦博尔针对专业户外服饰中防水与透气性难以兼顾的行业痛点,开发出采用微孔结构的专有薄膜技术,主要应用于顶尖户外系列。该升级版本突破了传统膜层材料透气瓶颈,并在保暖性能上实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面料端引入多项复合工艺和织物级处理技术,如多层层压、刷毛与砂磨表面改性,以增强织物的保暖性与触感。
坦博尔长期专注于材料创新,并通过与面料供应商及知名纺织科研机构建立策略性合作关系,使其能够持续触达并转化前沿面料技术。近年来,该公司与12家面料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功能性材料,为不同户外场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坦博尔已累计取得涵盖防水透气膜、蓄热保暖及结构设计等领域的多项专利,这些成果使其在面料科技和结构工艺上具备自有技术组合,为品牌提供了长期壁垒。与部分依靠外部供应链的品牌不同,坦博尔在产品定义上拥有更强的“原点控制力”——从面料到廓形,都能快速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转化。
同时,公司在视觉设计上融合“极简自然”的审美取向与户外文化表达,通过色彩、结构与细节的统一,构建出可识别的品牌风格。
在制造端,坦博尔采用“自营生产+外协制造”的垂直整合模式,确保研发成果能够高效转化为商品。该公司青州生产基地针对不同产品类别制定生产工艺和品控方案,并推广应用到其合约制造商,从而实现产品质量提升、效率与效益提高。。同时,外协体系覆盖全国多个生产区域,在旺季承担柔性扩产与快速补货功能,实现规模效应与运营灵活性的平衡。
依托垂直整合的制造体系,坦博尔将生产反馈快速回流至研发环节,形成从设计、打样到量产的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导入,使公司得以实时监控生产与库存状态,提高补货速度并优化库存结构。这种研发与制造的深度协同,既强化了成本控制与供应链效率,也为品牌在功能服饰市场建立了坚实的结构性壁垒,使坦博尔在户外品牌竞争格局中具备更高的产品响应力与长期竞争力。
一条从制造走向品牌的结构性增长路径
坦博尔的零售网络已进入体系化扩张阶段。截至2025年6月底,该公司在中国拥有568家常设线下门店,其中257家为自营门店、311家由分销商运营,另有50家季节性店铺在冬季销售高峰期开设。过去三年,线下渠道始终是公司的营收支柱,2024年线下销售收入达6.35亿元,占总营收近一半。自营门店承担品牌展示与服务体验职能,分销商门店强化区域覆盖,而季节性店铺则以灵活运营应对羽绒与户外服饰的季节波动。公司近年逐步优化门店结构,选择性关闭低效点位,集中资源进驻高端购物中心与核心商圈,同时加快向华中和西南城市渗透,以提升全国覆盖度。
在线下体系趋于精进的同时,线上渠道的高增长形成了互补结构。截至2025年上半年,线上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2.7%,坦博尔在天猫、京东、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建立旗舰矩阵,并在总部自建了直播中心,百人规模的内容与运营团队负责日常直播、短视频与商品转化,与外部MCN机构及KOL形成互补。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让品牌的节奏更可控,也让它在户外服装赛道中具备了更强的抗压性。
在国内渠道夯实后,坦博尔的下一个增长目标指向全球市场。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出,为保持在专业户外服饰领域的竞争优势,将通过战略收购与合作加速国际化进程。未来将重点收购拥有历史积淀的国际户外品牌与设计公司,并借鉴其成熟的品牌管理与运营体系,增强自身的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坦博尔计划与海外滑雪装备及户外配饰企业合作,拓展滑雪板、滑雪靴等产品线,构建更完整的户外生态布局。为了支撑国际业务,坦博尔正筹建海外研发中心和本地化市场研究团队,系统分析各区域的气候数据与消费习惯,并将不同地区的人体工学参数整合进版型数据库,以开发适配海外消费者的功能服装。销售层面,坦博尔计划同时扩展线上与线下渠道,与国际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并在重点市场设立分销网络与原材料仓储设施,以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和产品稳定性。
坦博尔的全球化战略延续了它在国内市场的逻辑——先夯实研发与运营体系,再以渠道和品牌作为向外延伸的支点。无论是国内门店的精细化管理,还是未来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布局,核心都在于建立稳定的体系和长线的品牌力。
渠道的夯实拓展,为品牌层面的转向奠定了基础。坦博尔提出“有爱有温暖”的品牌愿景,试图在功能与情感之间建立连接,将户外服饰转化为亲近自然、陪伴家庭的生活方式表达。赛事合作、明星代言和社交共创让品牌的语境更轻、更年轻。品牌形象从“保暖羽绒”转向“户外日常”,也是企业心态变化的外化——它不再只讲技术,更在讲一种生活状态。
支撑这种转向的,还有内部的激励机制。早在2012年,坦博尔便设立员工持股与合伙人平台,如今三家激励企业共持有约1260万股,占总股本7.53%。普通合伙人与核心管理层共同持股,使组织利益深度绑定。这种“合伙人式治理”让公司摆脱了传统制造企业依赖单一控制人的模式,使决策与执行更具持久的自我驱动力。坦博尔的增长,不仅是渠道铺开的结果,更是一种治理方式的成熟。
坦博尔正将可持续发展纳入生产体系的核心逻辑。根据招股书披露,坦博尔通过技术升级、设备现代化和员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节能降耗与减碳工作,优化生产和办公环节的能源使用效率。文件显示,近三年来公司整体碳排放总量保持稳定,并在主要生产基地实施能效改造与环保管理制度,体现出长期的节能投入与管理改进。同时,坦博尔也在与上游供应商协同推进绿色制造和节能措施,尽管这些举措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成本,却被视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投入。
与一些将可持续视为市场标签的企业不同,坦博尔更倾向于把低碳制造视作延续制造能力的自然演进。从原材料采购到工厂能耗管理,这种系统性改造并不喧嚣,却逐步渗入企业的生产逻辑中。它延续了品牌“有爱有温暖”的企业文化和“有爱有温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责任”转化为一种持续的经营方式——既面向消费者,也面向环境。
从制造端的绿色实践,到品牌端的生活方式叙事,再到组织内部的合伙人文化,坦博尔的成长路径正逐渐清晰:它以稳健的渠道、可控的内容与内生的治理体系,构建出一条有温度、可持续的中国品牌路线。这种增长并非外在扩张的结果,而是企业结构与价值观同步进化的体现——在竞争激烈的户外市场里,它的“稳”,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