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小米,交出了一份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三季度成绩单。
11月18日,据小米集团(1810.HK)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为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0.9%。
“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35万台的年度交付目标。”对于大家关心的小米汽车,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小米总裁卢伟冰透露。而在财报发布后,小米CEO雷军也在微博进行转发,但并未进行点评。
明年汽车毛利率或将下滑
财报称,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29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7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单季度经营收益为7亿元,三季度共交付10.9万辆新车,创历史新高。
“今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仍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明年预计将会非常有挑战,预计明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相对于今年可能出现下滑。”卢伟冰表示。
谈到原因,他认为一方面明年汽车厂家都面临购置税补贴政策减半的影响,二是汽车行业玩家多,产业发展在非常早期,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竞争才会收敛,小米汽车要顺应行业的变化。
小米汽车始终是外界聚焦的核心话题,此前小米汽车订单大爆后,其交付能力得到外界广泛关注,对此,小米高管回应称,小米在汽车行业还是比较年轻的公司,产品交付以来仅18个月,总交付量已超过40万台。今年7-8月交付量提升至每月超3万台,9-10月单月交付超4万台,本周将完成今年年初定下的超35万台交付目标。
对于交付周期缩短的主要原因,小米高管表示,首先是效率提升,其中SU7 Pro和Pro Max的整体交付能力提升明显,由于部分供应材料限制因素,未来将持续加快其他产品的交付周期。小米汽车短期内以保量为目标,毛利率保持早健康水平,未来将持续推进交付能力提升。
在核心手机业务方面,财报披露,今年三季度,小米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841亿元,同比增长1.6%。据财报披露,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同比增长0.5%,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连续21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卢伟冰透露,过去几年,小米持续推进高端化,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单价,能够对冲一部分成本上涨压力。但综合来看,去年四季度到2025年,内存成本上涨导致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品类毛利率下降是确定的,不同厂商下降幅度会有差异,“当前保供应是首要任务,小米在明年的供应能力可以完全确保。”
已提前布局内存供应
对于AI业务,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披露,小米AI业务进展非常快,一年左右的时间接连发布了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语音大模型,11月还宣布开源智能家居未来探索方案Xiaomi Miloco。在投入方面,小米今年已经投入235亿元研发费用,其中四分之一投入AI,目前看投入力度远超预期。
“端侧AI将追求低功耗、低成本、充足算力,以实现更好的普及,这是小米的核心方向和优势所在。”卢伟冰表示。
谈到存储上的问题,卢伟冰提到,当前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行为,主要驱动力来自AI带来的HBM需求激增,而非传统的手机、笔记本行业周期波动。面对这一行业趋势,小米已提前布局,与合作伙伴签订2026年全年供应协议,确保全年供应不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卢伟冰还在电话会议中分享了小米出海的相关信息:据他透露,小米在今年重点布局了东亚(韩国、日本)、欧洲、东南亚市场,目前整体市场已经跑通,海外新零售门店在大部分市场已实现盈利。例如新加坡门店月收入超过200新元,表现亮眼。未来,小米将继续拓展拉美等市场,尽管不同市场存在差异,但整体模式均将实现有效运转。